过度金融化致使存在系统性风险,这是行业人士对目前东莞塑贸业近两年来所出现的行业怪像共识。塑料原料同钢材一样标准化程度高,变现能力强,而且比钢材更具流动性,是受金融行业非常青睐的大宗商品品种。同上海钢贸一样,东莞塑贸业产业规模大,企业数量多,企业主从业时间长,几个专业市场仓储面积大,部分仓库管理水平高,受到东莞、深圳、广州等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。从2009年起,各家金融机构纷纷加强了对东莞各塑料市场发的金融服务对接能力,通过现货质押、行业共同基金、企业主联保、企业主大额信用卡等金融产品放大融资规模,延长融资产品链,在东莞塑贸行业的融资规模超过了30亿,接近整个东莞塑料原料现货库存量的价值。而目前处于行业淡季,加之前述因素,市场需求规模在萎缩,但整个市场现货库存量在增加、企业报表现货库存量在增加,不免令人怀疑其中的泡沫成分有多大。目前多数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在月息1分以上,超过了目前的东莞塑贸业的月均利润水平,不乏有个别企业为融资而融资,利用虚假单据骗取银行贷款,得到资金后挪作他用。部分企业融资条件单薄,偿付能力差,而个别金融机构作法激进,把关不严,加剧了金融风险。近期已经发生了个别企业资不抵债,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主跑路的个案,如不采取有效措施,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。